美國第一夫人,百年中國緣
  □ 環球人物雜誌駐美國特派記者  溫憲
  □ 環球人物雜誌記者  凌雲
  在錯過了去年6月美國加州的“莊園會面”後,2014年3月21日,中國國家主席夫人彭麗媛和美國總統夫人米歇爾在北京見面。米歇爾在此前寫給彭麗媛的親筆信中說:“我期待著不久的將來與女兒們一起訪華。”如今,她的隊伍中除了女兒薩莎、瑪利亞,又多了母親羅賓遜夫人。這是米歇爾本人的首次訪華,也是美國總統夫人首次單獨對華進行訪問。
  米歇爾“訪華首秀”
  事實上,米歇爾提前兩周就開始為此次出訪中國進行預熱。
  3月3日,米歇爾在白宮官方網站上發表博文:“作為第一夫人,在過去5年中,我在世界各地旅行,而中國是這一旅程中的重要一站。中國有著超過13億的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在世界舞臺上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和我的丈夫訪問像中國這樣的國家,是因為我們知道,較之以往,我們今天在美國的生活更緊密地與世界各地人民相聯。僅過去一年,就有28.3萬美國高中生、大學生在190多個國家學習。中國是美國學生留學的第五大熱門目的地,而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超過任何其他國家……”她還承諾,此次到訪中國期間,會每天發表博文、視頻和照片,並回答美國孩子們的各種提問。
  為了讓自己的“中國首秀”順順利利,米歇爾還不忘提前做功課。3月4日,她專門走進華盛頓育英學校的中文課堂,向一批已學習中文6年、曾到中國旅行的美國小學生“借招”。
  “兵馬俑現在保護得怎麼樣?”西安是米歇爾此行的目的地之一。對於那裡的兵馬俑,她顯然十分好奇。“它們還在那兒,7英尺(約合2米)高,比一個人都高!”“哇哦!”聽完一個孩子的搶答,她一臉贊嘆。
  美食,也是談到中國時必不可少的話題。孩子們圍坐在米歇爾身邊,爭先恐後地列舉自己在中國發現的新奇美味——小籠包、拌海蜇、鳳爪、魚頭……
  “(魚頭)怎麼個吃法?”米歇爾對中國飲食文化的濃厚興趣被勾了起來。立即有“小吃貨”繪聲繪色地向她描述中國朋友是怎麼教自己吃魚頭、魚腦的。“這個聽起來還不錯,我可是一個愛冒險的食客,也很願意品嘗從沒吃過的特色中國菜。”米歇爾不忘幽默地強調一句,“但這消息還是別告訴我的兩個女兒為妙。”
  米歇爾還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你好”“謝謝”“再見”“我愛你”等中文詞彙和短語。聽到一個男孩提出“要會說‘廁所在哪兒’”時,她忍不住笑起來。
  從嚮往中國美食,到學習漢語,米歇爾對中國文化的親切之情溢於言表。
  3月21日,米歇爾對北京的訪問正式拉開帷幕。彭麗媛陪同米歇爾在北師大二附中觀摩了乒乓球課和機器人課,參觀過程中,彭麗媛還寫書法“厚德載物”贈給米歇爾,米歇爾也用毛筆寫下個“永”字回贈。隨後,她們參觀了故宮,還共進私人晚餐並觀看演出。而據白宮方面公佈的行程,22日,米歇爾還在北京大學發表演講,並與中美留學生見面。24日,她將轉赴西安,參觀兵馬俑和古城牆;25至26日,她將在成都再度走進一所中學,發表在華的第二場演講,並參觀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與“國寶”進行親密互動。
  事實上,雖然米歇爾此前從未來過中國,但她對中國文化並不陌生。有媒體報道,米歇爾對中國風首飾情有獨鐘。2011年5月25日,奧巴馬在美國駐英國大使官邸舉行宴會,以答謝前一天用國宴款待他們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夫婦。宴會開始前,米歇爾就佩戴著由中國設計師設計的翡翠鑽石戒指,和奧巴馬一起到大門外迎接女王和親王。
  她身邊的工作人員身上也有不少“中國元素”。2011年1月5日擢升總統助理兼第一夫人辦公廳主任的華裔女律師陳遠美,就是其中一個。陳遠美的父母都來自上海,她自己也能說一口流利的上海話。她在芝加哥擔任過23年律師,2009年進入白宮,擔任白宮聯絡辦公室主任及白宮婦女和女童事務委員會執行長。在與米歇爾相識20年後,陳遠美成為外界眼中的“第一夫人軍師”,主要負責統籌內部事務,設定第一夫人該從事哪些重大議題等。
  源遠流長的中國故事
  米歇爾之前的多位第一夫人,也和她一樣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甚至用“源遠流長”來形容也毫不為過。
  在華盛頓市中心的美國曆史博物館里,有一個十分特別的展區——史密森尼學會第一夫人藏品展,主要收集展覽美國曆任總統夫人的服飾。到訪的中國游客往往會驚奇地發現,這裡珍藏著一件中國滿族風格的外套:羊毛的內襯,綠色的緞面上繡著金魚、蓮花等圖案。這是美國前總統塔夫脫的夫人海倫捐贈的。1900年,菲律賓還是美國的殖民地,塔夫脫被時任美國總統威廉·麥金萊任命為菲律賓總督,常駐菲首都馬尼拉。在此期間,對亞洲文化很感興趣的海倫曾帶著孩子到中國、日本等地旅行,這件禮服就是中國之旅的紀念品。塔夫脫1909年任美國總統。史密森尼學會提出收藏歷任第一夫人服飾的想法後,海倫率先將這件中國外套捐了出來。
  美國前總統胡佛和妻子的“中國緣”也很深。胡佛從政前,曾是一家採礦公司的工程師。1898年,接到公司要派遣他到中國工作的通知後,胡佛向大學同學露·亨利求婚,希望她能與自己同行。1899年2月10日,兩人在加利福尼亞成婚,第二天,他們就帶著一箱子關於中國曆史和文化的書啟程了。
  一個月的海上旅途,被兩人用來“惡補”中國知識。定居天津後,胡佛夫人請了一位中文教師,每天學中文。胡佛的語言天賦不及夫人,一輩子學會的漢字沒超過100個,夫人卻進步很快。兩人還分別取了中文名字“胡華”和“胡璐”。1902年,受義和團運動的影響,胡佛夫婦離開動亂中的中國。
  1929年,胡佛當選美國總統。任內他政績平平,美國經濟甚至走向大蕭條。但他和妻子有一個重要貢獻,就是將大量文物、資料、古玩等捐給他們的母校斯坦福大學,並建立了胡佛研究所。其中相當一部分,是他們在天津生活期間的實物和文件。直到現在,這個研究所還是美國人瞭解中國、瞭解亞洲的基地,也是白宮研究亞洲及中國問題的重要咨詢機構。
  美國前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的夫人埃莉諾從未來過中國,卻同樣對中國抱有很大的熱情與善意。二戰期間,中美是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盟國。1942年11月,蔣介石夫人宋美齡從重慶飛往美國。抵達華盛頓的第二天上午,她就與埃莉諾見了面。赴美之前,宋美齡瞭解到羅斯福是個集郵迷,埃莉諾也常細心地幫他搜羅,便特意派人從上海搜羅了一套從清朝到民國各個時期的郵票。雙手接過這樣一份極具中國特色的禮物,埃莉諾別提多高興了。
  埃莉諾很同情中國的抗戰,也很欣賞宋美齡為抗戰所寫的很多文章,第一次見面,兩人就談了近一個半小時。後來,宋美齡因為長途旅行皮膚病加重,不得不住院治療,埃莉諾還多次到醫院看望她,並積極幫助她準備即將在美國國會進行的演講。事後證明,正是宋美齡那次成功的演講,讓美國社會對中國人民的抗戰貢獻有了更多瞭解。
  鮮活生動的精彩回憶
  新中國成立後,中美兩國曾長期處於敵對狀態。美國第一夫人們與中國的緣分似乎也淡了很多。這種情況,直到1972年2月21日時任美國總統尼克鬆訪華,才發生根本性變化。美國第一夫人的訪華時代,也由此真正拉開序幕。
  提到那次訪問,尼克鬆的女兒朱莉曾回憶:“當時,父親與周恩來關在屋裡進行秘密會談,母親則在外面進行外交活動。她與中國老百姓見面,參觀十三陵、走訪醫院、在北京飯店品嘗佳餚,真正看到了中國的方方面面,美國人則通過我母親的眼睛看到了中國。”在北京飯店,尼克鬆夫人帕特甚至來到後廚,看廚師們表演掂鍋、蒸小籠包等一系列絕活,並連連表示“太精彩了!”
  在上海,帕特去了中國福利會少年宮。當年為她表演的樂隊指揮倫毅傑回憶說,2月27日下午3點左右,身著白大衣的帕特走進演出現場。一曲終了,她正準備離開,倫毅傑趕緊報幕:“下麵演奏一首美國少年兒童樂曲《小伙子比雷》。”聽了工作人員的翻譯,帕特饒有興趣地停住腳步,似乎有點驚訝,又有幾分期待。音樂響起,她一邊和著節奏輕輕拍手、哼唱,一邊挪動腳步好似想要起舞。看著場內的氣氛活躍起來,樂隊一鼓作氣將這首曲子連續演奏了十多遍。最後,倫毅傑在眾人的掌聲中和帕特握手,向她問好,並認真地說:“向美國少年兒童問好。”帕特也高興地俯下身,輕輕吻了倫毅傑。
  離開中國的那個晚上,尼克鬆舉行答謝晚宴。席間,周恩來稱贊尼克鬆夫婦都能熟練地使用筷子,帕特笑著回答:“為了來中國,我們在白宮都學著用筷子呢。”周恩來又指了指桌上畫著可愛熊貓的煙盒說:“我想送給你這個。”帕特大為吃驚:“你說……煙嗎?”“不,不是煙,我說的是熊貓。我們要送給你們兩隻熊貓。”喜出望外的帕特扭過頭對丈夫說:“太好了!理查德,周恩來總理說送給我們兩隻熊貓!”這個鏡頭通過通訊衛星回傳給美國晨間新聞節目,立刻成為當天全美國的熱門話題。
  福特總統的夫人貝蒂曾在1975年12月隨丈夫訪華。在參觀北京舞蹈學校時,從小就喜愛跳舞的她忍不住脫下鞋子,加入到翩翩起舞的老師行列中。福特卸任後,夫妻倆於1981年再次來到中國。乘船游覽三峽時,貝蒂對導游說的每個民間傳說都聽得津津有味,還不時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
  1984年,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偕夫人南希訪華。這是1979年中美兩國建交後美國總統首次訪華。
  得知南希對中國旗袍很感興趣,負責禮賓工作的外交部副部長韓敘提早通知紅都服裝廠的師傅做好準備。當時,中國領導人的很多服裝都是由紅都量身定做。
  里根夫婦抵達北京的當晚,紅都的師傅們就把面料送來供他們選擇,併為南希量好尺寸。第二天一早,做好的旗袍就送到南希面前。她深感意外:“你們中國做衣服真是又快又好!在美國,這得半個月才行!”後來,里根在長城飯店舉行答謝宴會,南希正是穿著這件華麗的紅色旗袍亮相,為晚宴添色不少。
  在北京訪問期間,南希還代表美國兒童,將1.3萬美元的支票和2輛運送飼料的吉普車的鑰匙,遞交給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林業部,以救助那些因為竹子開花而受到生存威脅的大熊貓。在北京動物園熊貓館,她碰見了這筆捐款的第一位受益者—— 一隻還在吃奶的大熊貓寶寶,這珍貴的瞬間被鏡頭捕捉下來,由美國一家公司製作成明信片,至今仍被兩國收藏愛好者們視為珍寶。
  1984年4月29日,里根夫婦來到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在導游的陪同下走下木製樓梯,來到10米深的俑坑內。站在陶俑身旁,他們一面認真聽取導游的介紹,一面為中國古代文明的成就驚詫不已。
  老布什、小布什兩位總統的夫人與中國的緣分也是一脈相承。
  上世紀70年代,老布什擔任美國駐中國聯絡處主任期間,就經常和他的夫人芭芭拉一起,騎著自行車穿行於北京大街小巷。這種獨特的體驗,讓他們受益匪淺,幾乎每天都有新發現。每到周日,夫妻倆還會到崇文門教堂做禮拜。
  1989年2月25日,老布什就任美國總統僅一個多月,就對中國進行了工作訪問。當老布什乘坐的禮賓車隊行至天安門廣場,他突然要求司機停車,並和芭芭拉一起在天安門前合影,像久違的老朋友那樣與市民們打招呼。在釣魚台國賓館,時任總理李鵬和夫人更是貼心地將兩輛嶄新的自行車當作見面禮送給他們。訪問結束時,芭芭拉說,這次的最大遺憾是沒機會再騎自行車。
  芭芭拉和老布什最喜歡北京烤鴨,在1995年他們的金婚婚宴上,最搶眼的一道菜便是北京烤鴨。在這樣的“中國通”父母的影響下,小布什夫婦也一直和中國保持接觸。
  2005年11月,勞拉隨丈夫小布什對中國展開訪問。雖然整個行程僅40個小時,各種安排已經非常緊湊,她還是忙裡偷閑到天津百餃園北京西單店吃了頓餃子。第一盤水餃剛擺上餐桌,勞拉就急著想嘗嘗。筷子使得還不熟練,她就索性用湯匙盛了一個。“好吃!好吃!”勞拉對水餃的味道贊不絕口,並不住向服務員追問是什麼餡的。
  看勞拉吃得高興,美國駐華大使雷德的夫人也興緻高漲起來,神秘地告訴勞拉:“中國水餃還有更好的一種吃法!”果然,兩盤香噴噴的煎餃一上桌,勞拉又是一陣驚嘆。她仔細研究每個餃子的“內容”,豬肉、羊肉、西紅柿雞蛋等十種餡的餃子一一品嘗下來,勞拉指著豬肉豆角餡的餃子說:“我最愛吃這個,沒想到把蔬菜包在裡面還真好吃。”原定40分鐘的就餐時間,就在這樣熱烈的氣氛中又延長了半個小時。
  歷任美國第一夫人中,最早就聽到“中國故事”的或許是希拉里·克林頓。希拉里曾在自傳里寫道:“小時候的一個夏天,母親鼓勵小弟托尼將地洞一直挖到(地球另一端的)中國。為了幫托尼圓夢,母親找了些和中國有關的書念給他聽,小弟也每天在房子邊的空地上挖洞。”小弟的地洞最終當然沒有挖成,希拉里此後卻不斷叩響中國的大門,從第一夫人到美國國務卿,她曾多次訪華。
  1995年,希拉里以第一夫人的身份率團參加了在北京舉辦的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3年後,克林頓率1200人規模空前的團隊來華訪問,希拉里再次隨行。在江澤民主席舉行的歡迎宴會上,一曲用嗩吶演奏的美國鄉村音樂《切爾西的早晨》,讓希拉里眼睛一亮。這是他們夫婦最喜歡的曲子,而切爾西正是他們獨生女的名字。這次訪華,希拉里還帶著切爾西來到潘家園古玩市場。她認真地流連於攤位之間,最終買下了晚清的冰梅粥罐、百壽青花蓋罐、舊木製糧鬥等器物。市場的一位老闆還送給她一個青花印盒和高足杯留作紀念。
  中國人的淳樸和熱情,不僅給希拉里留下很深的印象,對歷任第一夫人們來說,也同樣是值得珍藏的回憶。百餘年間,她們或來到中國,親身感受這裡的點滴精彩,或身處遙遠的美國,釋放友好的信號。和米歇爾此次訪華一樣,她們中的大部分雖然不談政治,卻在客觀上加深了兩國人民的瞭解,成為兩國領導人大國外交的有力補充。
  編輯/肖瑩 美編/黃浩 圖編/傅聰
  編審/丁子
(編輯:SN08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x98zxyjr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